勞動部最低工資審議會今天決議,最低工資月薪從新台幣2萬8590元調高到2萬9500元、時薪從190元調漲到196元,後續將送行政院核定。勞動部長洪申翰在會議中表示,物價漲勢雖有減緩,但對低所得族群來說,仍最有感,調整最低工資,對於保障勞工實質的購買力,具有關鍵作用。
根據最低工資法規定,最低工資審議會由勞、資、政、學四方委員共同組成,並共同審議最低工資,除非審議會認有另定實施日期必要並經行政院核定外,都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最低工資審議會今天上午準時於10時開始,包含勞、資、政、學四方委員共同出席審議。決議結果最低工資調幅3.18%,月薪從2萬8590元調高到2萬9500元、時薪從190元調漲到196元,後續將送行政院核定。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受訪時表示,勞資雙方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協商過程中,資方考量對等關稅、堅持不能超過3%,但在勞團的立場,還是認為合理調幅是4%;對於最終結果,雖然不滿意,但還是勉強可以接受。
戴國榮說,今天最大的爭點,仍在於經濟成長果實如何分配,可以理解雇主團體擔憂美國對等關稅的不確定性衝擊,但這並非全面性的影響,因此勞方原本希望調幅達到3.4%,很遺憾最終只有3.18%。
此外,戴國榮指出,審議過程中,經濟成長率(GDP)部分,雇主團體認為主計總處預估的全年GDP4.45%,是靠部分產業的出口所創造,但調漲最低工資時,聘僱邊際勞工最多的大概是服務業,其經濟成長沒有那麼高。
戴國榮表示,勞方認為10月政府普發現金後,事實上會擴大內需產業,可提升國內經濟成長率,昨天台經院預估全年GDP會達到5%,勞方也展現誠意,並沒有拿5%作為計算基數。針對受到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影響的產業,審議中也確定,政府未來會提出政策性的配套措施。
審議委員余玉枝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今天勞資雙方分別用公式算出所應調整幅度,勞方算出4%,資方算出3%;最終會議決議3.18%,相當圓滿。
余玉枝說,受到美國對等關稅影響,「資方真的壓力很大」;對此,會中勞動部長洪申翰口頭答應,將跨部會提出配套措施,不過細節仍需與經濟部討論。
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副祕書長邱一徹認為,3.18%調幅「還是比較高一點」,美國對等關稅不確定性很高,且今年情勢特殊,有些產業很好、其他產業則不見得,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對於洪申翰將提配套措施,他認為「可能會好一點」,就等經濟部後續實際所提辦法。
洪申翰在會議中表示,觀察目前總體經濟指標,半導體業及高科技業,帶動整體經濟成長,但也因美國關稅等國際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包括匯率變動等,讓國內經濟情勢更為複雜,導致產業間經營表現差距大,連帶影響部分就業市場狀況,因此如何分享國際經貿情勢帶來的不確定性及經濟成果,是今天審議會討論的焦點。
洪申翰說,每年審議必然都會聚焦在攸關基層勞工生活,物價漲勢雖有減緩,但對於最低工資法最關注的低所得族群來說,物價的漲幅更有感,從往年數據上可見,調整最低工資,對保障勞工實質的購買力具有關鍵作用。
台灣最低工資從前總統蔡英文至總統賴清德任內,連續十年調漲,使得月薪從2016年的新台幣2萬8元調至2萬9500元,時薪則從120元調至19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