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6 14:13聯合晚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台灣去年總工時僅微幅下降,但長工時勞工比率近年降幅明顯,學者及勞團都解讀主因是縮短工時、一例一休效應。不過學者也表示,如果長工時人口減少,意味勞工因加班時數減少而收入變少,恐怕對有些勞工來說未必是好事。勞團則說,政府除了解決長工時的過勞問題,低工資也是重要議題,應盡速通過最低工資法。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表示,雖然年總工時台灣仍名列前茅,但主因是部分工時比率比其他國家低很多,因此無法反映全時工作者真實工時,容易失真。不過從每周經常性工時也減,可以看出隨著每周法定工時縮短為40小時、一例一休修法控管休假等,國人工時的確明顯縮短。
至於是否會有假打卡、真工作?辛炳隆認為,若有調查黑數,可能每一年調查都有,若屬常態性黑數,就不須在意。
至於長工時(每周工時50小時以上)比率大幅下降,辛炳隆表示,一例一休後發現兼差的人愈來愈多,也就是勞工在原工作想加班無法加班,意味有些人因為工時縮短而工作收入減少,必須再兼差,對這些勞工而言,工時縮減未必是好事。
台灣勞工陣線祕書長孫友聯表示,年總工時減少有限,顯示政府不僅要修法改善長工時,更要有積極措施介入,例如日本政府這兩年明確要求企業準時下班,各種媒體及電視劇也置入行銷,就是政府強勢作為。反觀台灣,政府一面修法要求一例一休,卻又說要顧及產業需求,讓某些勞工可以加班,總工時當然降不下來。
孫友聯說,長工時與工資、勞動條件交互作用,若勞工無法透過正常工時獲得合理報酬,須加班才能取得生活所需費用,工時下降當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