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代表大會為大同工會最高權力機構,目前由會員代表84人組成,代表大會選出理事15人組成理事會,監事5人組成監事會。理事會推選常務理事5人,組成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推選理事長主持日常會務。監事會推選常務監事1人,綜理監察業務。創會時,大同工會採常務理事制,至第5屆開始,才改為理事長制。在工會任期方面,第1屆到第8屆時,一屆任期為2年;至第9屆開始,一屆任期改為3年(特殊情形才有延長)。
理事會依會務需要下設顧問若干人,總幹事一人、副總幹事一人,分設總務、組訓、福利、服務、宣傳5組,協助理事會推動會務。目前,大同工會敦聘前理事長白正憲為顧問、政治大學助理教授林佳和為法律顧問。
大同工會組織圖
本會林進勇理事長(中)與會務人員劉秋得 (左)、張碧貴(右1)及陳柏沂(右2)。背景牆面為工會獲得主管機關及上級工會頒發之部份獎牌。
本會第18屆常務理監事由左至右為林宜章常務理事、陳明仁常務理事、林慶男常務監事、戴志城常務理事、呂芳樹常務理事。
本會第18屆理監事、候補理監事及部分會員代表2009年9月於劍潭青年活動中心勞工教育合照。
本會第18屆理監事及候補理監事名單
理 事 長:林進勇
常務理事:戴志城、陳明仁、呂芳樹、林宜章
理 事:黃榮津、黃金城、郭金華、許獻堂、蔡忠賓、陳連聰、陳彥儒、李旻展、鄭盛展、
葉盛理
候補理事:陳建成、鍾岳峰、陳俊福、楊敏雄
常務監事:林慶男
監 事:王文輝、諸偉雄、裘秋蓉、張鴻志
候補監事:黃鑫輝、張坤明
註:理事邱慶德2009年7月退休
歷屆常務理監事、理事長名單
理事長 | 常務理事 | 常務 監事 | |||||
第1屆 | 1959年 | 張山田 | 林權助 | 吳維華 | 洪村博 | ||
第2屆 | 1961年 | 高 傳 | 周賢得 | 洪阿儀 | 秦基雄 | ||
第3屆 | 1963年 | 劉文弘 | 鄭宗騰 | 陳崑嚴 | 劉 漢 | ||
第4屆 | 1965年 | 劉文弘 | 李天後 | 周賢才 | 劉 漢 | ||
第5屆 | 1967年 | 劉文弘 | 楊成章 | 李天後 | 周賢才 | 陳志強 | 賴修德 |
第6屆 | 1969年 | 劉文弘 | 楊成章 | 陳清江 | 陳崑岩 | 賴武雄 | 李天後 |
第7屆 | 1972年 | 宋朝全 | 楊成章 | 陳清江 | 陳崑岩 | 林瑞明 | 李天後 |
第8屆 | 1974年 | 李 炳 | 楊成章 | 陳清江 | 陳崑岩 | 林瑞明 | 許良太 |
第9屆 | 1976年 | 李 炳 | 楊成章 | 陳清江 | 陳崑岩 | 李安成 | 許良太 |
第10屆 | 1979年 | 陶育忠 | 楊成章 | 陳清江 | 李德清 | 游仁啟 | 陳雪蓮 |
第11屆 | 1982年 | 陶育忠 | 林福男 | 楊金德 | 陳雪蓮 | 游仁啟 | 鄭有吉 |
第12屆 | 1989年 | 白正憲 | 張照碧 | 黃財發 | 林啟明 | 曾水鑑 | 許富成 |
第13屆 | 1994年 | 白正憲 | 張照碧 | 黃財發 | 林啟明 | 侯木興 | 許富成 |
第14屆 | 1997年 | 張照碧 | 白正憲 | 黃財發 | 林啟明 | 侯木興 | 吳豐源 |
第15屆 | 2000年 | 白正憲 | 翁建章 | 黃財發 | 邱建彰 | 許榮爐 | 張崑湧 |
第16屆 | 2003年 | 黃財發 | 戴志城 | 陳明仁 | 呂芳樹 | 林進勇 | 張崑湧 |
第17屆 | 2006年 | 林進勇 | 戴志城 | 陳明仁 | 呂芳樹 | 林慶男 | 林宜章 |
第18屆 | 2009年 | 林進勇 | 戴志城 | 陳明仁 | 呂芳樹 | 林宜章 | 林慶男 |
另本會加入全國產業總工會及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結合其他工會及社會力量,共同為勞工事務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努力。
全國產業總工會簡介
1997年初,各縣市的產業總工會聯盟與國公營事業工會,開始積極投入全國產業總工會的籌組工作。
1998年五月一日 ,全產總籌備會發動了三萬人的大規模遊行,展現了勞工運動的實力。
1999年全產總籌備會於高雄舉辦勞工國是會議,邀請來自日本、南韓、菲律賓及香港的工會代表參與研討,開展了跨國工運交流的一步。
2000年爭取到18大產業工會的結盟,台灣勞工運動經過多年的奮鬥,全國產業總工會(全產總),終於在 2000年的五一勞動節當天獲官方承認,成為台灣第一個獨立自主且合法的全國性工會組織。截至2009年6月止,全國產業總工會有會員25萬人,由21個會員工會組成,含括各種大型產業工會及7個縣市產業總工會。
全產總五個主要目標
1.籌組縣市產總,擴大組織基盤。
2.迎戰失業,捍衛階級團結。
3.修改法令,打造勞工願景。
4.跨國團結,結盟國際工運。
5.勞工參選,集結政治力量。
台灣勞工陣線簡介
1988年,勞支會脫離法律支援的階段,因應新形勢,改名為「台灣勞工運動支援會」。此階段著重自主工會的組織、教育、與串聯。目的在組織人民,讓勞工運動蓬勃起來。
1992年台灣社會進入一個新階段。政治上雖然比較開放,經濟上卻更不民主。金權與政權結合,壟斷社會資源,阻止了社會進一步的發展。1992年再度改名「台灣勞工陣線」,積極團結勞工,建立主體力量,以力挽狂瀾,改造社會。
勞工陣線協會一直隨著社會的脈動,不斷地調整改變。不變的是勞陣的目標:團結人民力量,邁向一個人人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疼惜,永續發展的台灣新社會。
目錄:
序一 從花瓶到野地 堅持走工會自主的路
序二 工運路上最親密的戰友
序三 艱鉅的工會奮鬥
序四 我與大同工會之緣
特輯一 台灣勞工運動與大同工會
特輯二 工會自主,真好!
第一章
組織篇 自主與健全
1、 會員
2、 會所
3、 組織
4、 會議
5、 經費
第二章
歷史篇 50年足跡、奮鬥與傳承
1、 花瓶期 (1959/05~1987/12)
2、 對奕期(1988/01~1998/05)
3、 建設期 (1998/06~2003/02)
4、 震盪期(2003/03~2009至今)
第三章
成果篇 立場堅定、訴求理性
1、 勞動權益
2、 職工福利
3、 勞動制度
第四章
會員服務篇 主動與積極
1、 勞工法令諮詢
2、 會員申訴處理
3、 勞工教育
4、 會員補助
5、 優秀 / 模範勞工等選拔
6、 其他
第五章
社會參與
附錄一
故張照碧先生行述
附錄二
附錄二、大同工會大事記節錄